以不冺之童心 追求天籁之音

——我的童声合唱训练探索之路

张蔚
 

    二十年前我怀揣着童年的音乐梦,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入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专修合唱指挥与音乐教育,每逢周末我就乘公交车到中国少年活动中心去听杨老师的排练,孩子们那纯净甜美犹如天籁般的歌声深深的打动我的心,从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童声合唱。毕业回郑州后我就组织起我的第一个童声合唱团——郑州市中原区少儿合唱团,并在河南省第一届艺术节少儿专场获一等奖,初次的成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一直走到今天。
    河南电视台少儿合唱团自1992年成立自今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从建团初期第一批50名团员租用一所小学校四十平米的办公室开始严格训练,一步步从河南走向全国,到如今有四个梯队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省内一流的童声合唱团体,处处留下合唱团老师和同学们辛勤的汗水。正可谓是:十年磨砺,成就斐然,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1993年起,我团在第一、二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上获河南赛区第一名;两次代表河南赴北京、大连参赛,均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称号。1996年中唱广州唱片公司为合唱团灌制了《中外少儿合唱经典——月奶奶》CD唱片发行全国。2001年我团的童声合唱《赶会》获得文化部第二届全国“蒲公英奖”金奖;2004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合唱节获金奖。2004年8月中旬合唱团又一次作为我省唯一一直被中国合唱协会专家评审组选中的参赛队,参加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并荣获金奖,又一次为河南争了光。
  如何才能训练出一个优秀的童声合唱团,我的体会就是不但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还要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另外一个成功的秘诀是:一个成熟的合唱团要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自己的拳头产品,十几年来我一直注意在创作有我省地方特色的童声合唱作品上下工夫,先后创作改编了《黄河摇篮曲》;《月奶奶》;《赶会》;《你咕咕》等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童声合唱作品,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好评。其中《黄河摇篮曲》被北京跨世纪声乐艺术团演唱并录入中外艺术歌曲光盘《摇篮曲》集锦中出版发行;《赶会》获文化部第二届“蒲公英奖“金奖;《泥咕咕》获第三届中国童声合唱节新作品奖。
  回想起这十几年走过的路程感慨颇多,其中也不乏曲折坎坷,今天的成绩归功于两个字——“执着”。少儿合唱团几乎成为我生活里全部内容,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我不断到北京、上海找名师请教,2000年我随中国合唱协会指挥家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观摩了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开拓了眼界。2003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走进欧洲合唱音乐》大师班,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