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城志愿服务优秀人物风采(三)

王巍,河南省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百佳最美志愿者”、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近十年来,他扎根基层,坚持送文化下乡,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为鹰城文化振兴贡献志愿力量。2015年以来,王巍350余次走进乡村,平均每年为乡村服务45次,服务时长约1800个小时;组织开展“乡村音乐厅”“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乡村文化合作社”等各种文化服务活动231场;动员3340名志愿者走进170个行政村开展创作、培训辅导等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572个,拥有各种文化团队678个,文化合作社社员6027人,农民文艺队伍117支;招募注册5240名文化志愿者,为贫困山村小学捐款17520元、捐文具、书刊8200件。
用心点亮乡村文化星星之光
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村民思想保守,文化建设落后。为积极响应河南省推出的文化惠民工程,2016年11月22日,王巍和几位文化志愿者来到楼子河村开展“乡村音乐厅”活动,点亮了楼子河村黯淡已久的文化之光。

在楼子河村的瓦屋镇第六小学教室内,志愿者们用心给孩子们教授舞蹈,几个没能入选的孩子隔着教室门缝、窗户一直往里看,久久不愿离开。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庞,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深深打动了王巍。“小朋友,你想学跳舞,想上舞台表演吗?”王巍询问了其中一位小朋友的想法。“想,可俺没见过舞台,俺只见过锅台。”小朋友带着对舞蹈热烈的喜爱对王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王巍顿时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对孩子们的心疼之情久久不能平复。孩子们对文艺的热爱让他更加坚定送文化下乡的决心,他立刻动员志愿者们自愿为山里的孩子们捐款献爱心,鼓励孩子们主动走进音乐,提升文化素养。

从那天起,王巍决定守护楼子河村来之不易的文化之光,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王巍每个周末都和文化志愿者赶到楼子河村给村民培训,或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和村民唠家常,挖掘、创作乡村故事。王巍组织文化志愿者在村里举办快板、葫芦丝、足球、舞蹈、广场舞等活动达110场(次),不少村民学会了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舞种。王巍还通过举办乡村“春晚”、节庆演出、文化课堂等活动,动员村民创作文艺作品,他策划导演的“楼子河乡村村晚”连续三年被列为河南省十大乡村春晚之一。2019年4月,王巍被楼子河村民一致授予“楼子河村荣誉村民”。
用心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
在点亮乡村文化星星之光后,王巍看到了送文化下乡的意义,下定决心将文化带往更多村落,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让更多人享受更丰富的文化福利,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
在王巍的积极推动下,2020年10月楼子河村成立了“乡村文化合作社”,还组建了艺术团、农贸产品供销以及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校园文化、民宿旅游等合作社分社,定期举办乡村贸易展销会,村民们“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乡村文化福利。

在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王巍有了一个新的名号--“文化大叔”,王巍深知其背后沉甸甸的分量,明白只有做更多实事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秋高气爽党风正,二十大召开在北京,团结一致向前进,乡村经济更振兴…”那些日子,王巍在平顶山市高新区西赵村给该村文化合作社社员辅导刚刚写完的快板。他把兴建“乡村文化合作社”赋能乡村振兴作为己任,带领“文化大叔”志愿服务团队通过资源整合和文化辐射,同文化合作社结对子,吸纳了43个“艺培机构”,315名文化合作社社长、非遗传承人、优秀教师等基层文化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为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贡献社会力量。
合唱团唱响志愿服务之旅
合唱不仅是一门专业艺术,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合唱团的演出是送文化下基层的重要途径,王巍经常奔波于全市各社区、各合唱团之间。每到一地,第一时间为合唱团员排练辅导,指点迷津,讲述文化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两年来,平顶山和谐之声合唱团、平顶山蓝海合唱团、久久合唱团、红月亮合唱团、夜莺之声合唱团、河南知青新鹰合唱团等团队许多合唱爱好者加入到了文化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他们走进乡村、社区、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各种文艺志愿服务演出40余场次,成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新兴力量。

王巍始终坚持扎根在基层,有温度、接地气、专业强,他坚信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要用心用情将文化送进百姓的心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文化大叔”王巍已然成为鹰城百姓眼里耀眼的“星”。
本文转自:“平顶山社会工作”公众号
2025年元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