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严老 缅怀大师

口述:吴歌  / 整理:许梦

    严老走了,合唱界、音乐界、文艺界和全国各界都为失去一位大家、大师、艺术界的首领、导师、伟人而震惊、伤悲。我和严老50多年交情、友谊,更是连续几日悲伤失落、夜不能眠而又感无助、无奈……我觉得严老应该会和马革顺先生一样活百岁,可我们也知道不能左右自己的年龄。

    严老师是19984月份,应河南省合唱协会邀请,来河南讲学指导的,此次活动由漯河艺术师范学校具体承办。当时来自全省各地的指挥、团长和声乐辅导老师,以及艺师音乐系的师生,近千人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听课学习。严老师用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语言,对指挥的基本技法、合唱的训练、作品的选择处理和风格形象的把握等多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指导,并通过合唱作品实际排练,让大家加深印象、巩固提高。记忆最深刻的是,让年轻指挥王梅上台指挥《黄水谣》,严老师给予了很耐心的辅导,对乐句、段落、情感的把握都毫不吝啬的细致讲解。后来每每见到王梅,她都会感谢对她的栽培和严老的悉心指导。随后我们又请严老来到郑州,在省歌排练厅对省会十个合唱团进行了指导培训,反响极为热烈,当时一些指挥像温森、张天佑、郑强、张蔚等带领的合唱团都得到了严老的指导。我上台亲自指挥《蓝色多瑙河》,由于版本和处理的不同,严老下来幽默的说,这是河南版的多瑙河啊。随后,陪同严老辗转到洛阳观看了牡丹,严老非常喜欢,临行离开时说,“吴歌啊,这次来很遗憾没有拍到‘黑牡丹’啊!”我说,“那明年有机会再请您来,专门来看‘黑牡丹’。”

    20135月,借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交响合唱《朝阳沟》之际,我专程去看望了严老。见到已身体有恙的90岁高龄的严老,心中不禁难受,可严老却十分热情,泡茶入座,询问近况,我给严老简单汇报了交响合唱《朝阳沟》的情况,并邀请前往观看,无奈严老第二天要上医院做手术,委婉拒绝了邀请。

    往事历历在目,而今严老却已驾鹤西去。与之亲切交谈的言语犹在耳畔,也只能憾别大师,洒泪祝愿严老在天堂安息。

    小记:在吴歌爷爷的叙述中,反复强调,严老人品好,思想艺术修养极高,倔强、刚毅的性格使得他不畏权势,用“严”的态度指引着一生对艺术的追求,而且实实在在对我们河南音乐、合唱事业给予了全力支持。他老人家走了,但像他指挥了数十年的《黄河大合唱》一样,永存于世,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永远不会分离!

 2013年去严老家看望他时的合影照

两张书信是对吴歌先生在河南省省首次演出《黄河大合唱》时的有关指导和帮助,是一种答复,也是一种支持

两张是他付出极大心血整理出版的《黄河大合唱》总谱,视如珍宝,意义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