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加卡教授合唱指挥大师班”取得圆满成功
由河南省合唱协会主办、安阳师范学院承办的“巴加卡合唱指挥大师班”,于2015年4月22日至24日在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厅举行。来自各省市近二百多名合唱指挥教师、合唱指挥爱好者参与了此次学习。
巴加卡教授现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研室主任,1997-2008年在白俄罗斯国家广播合唱团担任指挥,2007年开始成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同时组建了室内乐合唱团“Cantemus”并担任指挥和白俄罗斯艺术总监,同时担任白俄罗斯东正教教主教堂合唱团指挥,多次承担欧洲各类国际合唱比赛及合唱指挥比赛的评委。
巴加卡教授在两天半的时间内,为学员们传授了合唱教学与合唱训练的手段;介绍了俄罗斯合唱音乐的发展、与其他欧洲国家合唱唱法的不同以及风格上异同;现场与学员们互动指挥的基本拍子;现场指导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排练六首风格迥异的合唱作品,并指导安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刘麟、河南大学研究生张黎、封雨指挥合唱团。
在合唱基础训练上,巴加卡教授带领着学员们进行了合唱演唱前的有趣的热身训练,包括肩部运动、舌头运动等,使全身上下保持一个很放松的状态。她还进行了一个面部肌肉放松的训练,要求学员们张大嘴巴不出声地作出a
o e 三个元音的口型。在呼吸训练上,通过“fu
si hu”三个清辅音各种节奏变化来强化气息,在变化节奏型的同时呼吸要求连贯。巴加卡教授强调哼鸣训练是合唱发声训练的基础,哼鸣的同时要加深呼吸。在音准训练上,她要求在座的学员们一定要以训练大二度、小二度为核心,分声部依照手势同时进行全音、半音的变化练习等。
过程中,巴加卡教授讲解了俄罗斯民族合唱的发展史及每个时期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从十五世纪开始,当时的合唱团在俄罗斯是被赋予极大的宗教和社会意义,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发展成为教堂唱诗班大合唱,到了十八世纪,俄罗斯合唱音乐氛围空前繁荣,涌现出大量的合唱作品,直至十九世纪,格林卡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出现为俄罗斯的民族化开辟了一条道路,合唱渐渐由宗教转向了精神领域。在互动环节中,巴加卡教授将俄罗斯合唱与欧洲合唱及美国合唱的用声方法作出了比较,讲授了不同作品的不同用声方法。
此外,巴加卡教授现场指导安阳示范学院学生合唱团排练了六首风格迥异的合唱作品。其中包括:1.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混声无伴奏合唱《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2.拉赫玛尼诺夫《晚祷》,3.Vytautas
Miskinis《Cantate Domino》(立陶宛)4.《小扫帚》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Ahi,dispietata
morte!》以及一首白俄罗斯语作品。她运用幻灯片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作品,都会先进行详细的作品背景梳理,其次对学员们进行详细的语言讲解,其中包括拉丁语、俄语、意大利语、白俄罗斯语。在排练过程中,巴加卡教授对每首作品的风格的把握、力度的强弱变化、旋律的分句、用声方法等方面作出了处理。耐心细致的排练不仅使合唱团的团员们受益匪浅,台下的学员们更是收获颇丰。在指挥训练上,巴加卡教授对参与作品指挥的安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刘麟、河南大学研究生张黎、封雨,在手势的规范运用上及作品的把握上手把手的进行指导。
封雨 供稿






巴加卡合唱指挥大师班合影留念下载
2015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