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的  收  获

 

五一节本来要和朋友出去一下,正好此时省合唱协会举办了合唱指挥培训班,我便毅然决定利用假期参加这次难得机会的学习。

参加这个培训班并不是为了当指挥,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合唱团的基本素质。这次学习受益匪浅,可以说是“心和新”的收获: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个人的音乐素养是——心的收获。掌握了一些对作品理解的方法、合唱指挥的基本要领、技巧和要求这就是——新的收获。

合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合唱核心永远是音的本身。合唱与其它形式的歌唱完全是不同的,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性、曲式等等基本单位的跳动中无不展现“合”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合唱队员要时刻牢记“个性的特点不能让它表现出来”,才能够完美的融进集体的发声点。

在训练中我总结的是两听一看;1,要听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2;要听自己的声音和大家的声音是不是一致。一看呢,就是要时刻盯着指挥充分理解指挥的意图。这是一个合唱队员的基本素质。

当然了合唱队员对合唱作品充分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对作品文学内涵了如指掌,完全理解作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对谱面要熟悉,深深地理解音符在节奏中律动的作用、在和声中支撑和变化的作用、在力度中对色调影响的作用、在调性中的倾向性等,都是我们需要去把握的,只有这样才能看懂指挥瞬间的动作要求而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不怕基础差,就怕浮躁、骄傲自满。基础差可以多练习,常言说: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针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当你选择了一项自己的爱好时就要为它付出,只要勤学苦练我们都会达到这个目标。否则就不要参加这个组织。

再者,舞台上的气质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面部的表情不仅是一个团队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表现和发声要求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往往队员们在合唱的时候对作品不熟悉,只顾的看歌谱没有看指挥在干什么,从而造成表现力不能达到作品的要求,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个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不仅自己学得很慢,而且会影响到有一定基础的团员,使合唱训练效果很差。一个群体对音乐有着最舒适最恰如其分的体会,并把音乐和谐的美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就要求每一个队员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才能够用声音丰富我们的音乐内心世界,才能够按照指挥的要求表现出作品的内涵。

    总之,在短短的几天里,听了陈家海老师、宋照敏老师以及吴歌老师的讲课,对我来讲收获很大。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和队员一起为合唱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沙龙合唱团   王战予

                                                                   200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