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基础知识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则和 声就是,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 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 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但掌握和声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㈠ 三和弦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 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现将自然音阶的七个音所构成的所有原位三和弦分列如下:

 根音  功能         种类        符号
   1
 主和弦         大三       T(或Ⅰ)
   2
二级和弦(下属类小三        S
   3
三级和弦(属类)    小三        D
   4
下属和弦          大三       S(或Ⅳ)
   5
属和弦            大三       D(或Ⅴ)
   6
六级和弦(下属类小三        S
   7
七级和弦(属类)    减三        D

 

    除了DⅦ这个减三和弦外,其余六个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

㈡ 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 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㈢ 和声声部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々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㈣ 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 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不稳定再到稳定;由协和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 图式为:T-S-TT-D-T 或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 就是这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七和 )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 近的协和音过渡,如 7→14→3,等;而协和音保持不变。

㈤ 关于和声的力度

   通常力度是指音响强度,用意文表示,如“p”代表“f”代表“sf”特强等等。一般说来,小三和弦的力度不如大三和弦;单音程的力度不 及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的力度;协和和弦的力度不如不协和和弦(减和弦除外)

 (1).充分理解基本概念,不必死记规则。和声学规则虽多但限制却少。况且记住 这些禁条就不会犯大错,因此应先记禁忌

 (2).坚持做习题。音乐不同于数理化,它无绝对的标准,习题也非一种答案。只有多做多练才会记牢,提高。

 (3).多听名曲。这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手段。初学者可多听简单,好懂又好听的曲子。

 

                                                                  (转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