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青年指挥家徐韬理论研究又推新成果

 

    日前,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合唱通讯》已连续二期整版刊登,我省青年指挥家、河南爱乐室内合唱团团长徐韬老师撰写的理论文章——《合唱“气”、“声”、“字”链式滚动技巧研究》(第三期将继续连载)。这是徐韬老师继出版音乐专著《中外名曲名家鉴赏》、《商务音乐》、《中外音乐史话》和20余篇音乐论文之后,再次推出的合唱理论研究新成果。据悉,这一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系统地论述了合唱训练与演唱过程中的气、声、字链式滚动技巧。这一合唱链式滚动“一体说”提法,在我国尚属首次。所以,该成果的发表,不仅是中国合唱协会今年专刊开篇的一大亮点,也将成为我省合唱界今年开局的一大亮点。

 徐韬老师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员,多所院校客座教授。200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将其以指挥家身份编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他自幼喜欢音乐和文学,1983年考入河南大学音乐系,师从肖生教授学习声乐,在校期间被我国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并接受过藏玉炎、王宝鄣等先生的培训和指导;1996年又师从于河南大学平黎明教授专门学习合唱指挥,攻读音乐学硕士;后又跟随我国著名指挥家马革顺、秋里等专家进修。在20多年的合唱指挥与声乐教学中,他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活跃在开封市合唱界,曾连续五届带队指挥参加开封市合唱比赛并获得过五连冠。近年来,又多次带队参加河南省合唱节比赛获金奖和银奖;2009年率队参赛首届中国南方(海口)国际合唱艺术周,获得混声组和女子组两个组别比赛的第一、二名。

 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徐韬老师对合唱训练和团队建设有很多独到之处,被专家、同仁以及合唱爱好者赞誉。这次他把积累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成长达3万多字的理论文章,又一举受到中国合唱协会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在这一全国高级别的合唱专刊上连载3期,前二期均超过四分之一的篇幅,向全国合唱界推介交流,实在难得。该刊特在编者按中说:“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合唱气、声、字链式滚动模型、合唱个体参与和群体合唱的条件及滚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为激发合唱群体进一步创造性地艺术再现作品,提供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足可见此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徐韬老师所倡导的合唱气、声、字链式滚动技巧,就是把每个合唱个体的气、声、字统一在一个基点,从起音前的气息准备到起音后字与字的衔接,直至乐句结束时的收声,始终保持“气”推“声”,“声”带“字”,“字”勾“气”,始终保持上(头腔)通,中(喉咙)空,下(气息)深的歌唱状态,从整体掌控合唱群体声响字字成点、点点成线、线线相连的气、声、字循环模型。该文并通过三大部分对其观点进行论证和阐述:一是合唱呼吸对链式滚动训练的动力影响;二是合唱发声对链式滚动训练的色彩影响;三是合唱咬字吐字对链式滚动训练的意境影响。全文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把很多个平时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奥玄妙合唱技巧,变成了形象化、生活化、简单化的语言,对合唱个体与合唱群体进行多角度引导和启发,让空洞的理论在浅显、易懂、实用、自然中体现其科学的价值。例如:歌唱状态要求做到“上通、中空、下深”,气声运动中保持“三开”(胸腔、鼻咽腔、眉心同步开启),起音与换气前强调“预备气”,合唱尾音强调的“三收”(收声、收气、收情),用“吹瓶法”使音色“三腔汇流”,咬字吐字坚持“十六字原则”等等,全文在继承中力求创新发展,彰显出作者的真知灼见。

 合唱气、声、字链式滚动技巧,是徐老师合唱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他积累几十年的学习训练结晶。这一成果的问世,无疑来自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钻研,来自于他的博学广种,来自于他对合唱事业的执着追求。徐老师介绍说这种合唱训练方法不仅运用过郑州大学升达商贸学院音乐系等院校的合唱教学课堂,还在郑州和声合唱团、河南爱乐室内合唱团等多个团体进行过长期实践。从徐老师带过的团队可以看出,这种合唱训练方法对合唱群体与合唱个体都是非常实用、非常系统、非常细致和非常简便的。凡是接受过徐老师训练或听过他讲课的人员,都感觉受益匪浅,很直观,很见成效。特别对准备学习合唱或刚刚合唱入门的爱好者有着很好地指导作用,对合唱指挥和合唱声乐指导有着很好地借鉴作用,对合唱教学与合唱理论研究也有着很好地参考价值。

 徐老师在合唱艺术方面一次次取得成绩,不是偶然的。他事业心极强,酷爱合唱事业,视合唱指挥为生命,对合唱艺术精益求精。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吴歌先生曾多次评价他:进取心强,从不张扬,非常低调。近年来,徐老师精心创办河南爱乐室内合唱团,是该团的创始人,又兼该团的常任指挥和声乐指导,这是他潜力构筑的合唱训练与研究平台,是他理想的“文化庄园”。他的理论方法,在此可按照预定计划方案有步骤地实施推广。实践证明,很多合唱团员的个人演唱能力在他的指导中快速提高;合唱团在他和他的专家团队的系统训练下,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群体在声部的均衡、音色的统一、音量的控制以及作品的艺术表现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掌控。该团队由一批热爱合唱、学习勤奋的教授、博士、新闻工作者、医务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组成,目前人气旺,风气正,学习氛围浓,发展前景广阔。徐老师不仅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技巧,他创办的合唱团还有独到的合唱理念,即“享受合唱、尽情高歌、快乐学习、健康生活。”他秉承办团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公益善建;以培训为基础,带领团队用音乐益智养心,保健助学,全面提高音乐爱好者艺术素质和合唱水平,努力打造一流合唱团队”。这次理论成果的取得,正是他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和升华。但按他自己的话说,这个理论成果的背后凝聚着很多人智慧,其中要感谢河南合唱协会陈家海、吴歌、朱敬修、焦宓等专家老师对此文多次寄予的修正意见,还应该感谢进驻河南爱乐室内合唱团的声乐专家团队中的河南大学教授邱雅洲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徐枫的鼎立支持和帮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祝愿徐韬老师艺术生涯顺利,艺术生命常青,事业更加辉煌,并带领我们河南爱乐室内合唱团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中国的合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爱乐室内合唱团  媛心)